北京律师事务所 旗下 飞跃 网站 
飞跃-北京债务纠纷律师网
 

经典判例

实际借款人与名义借款人不一致,抵押人代偿借款后应向谁追偿

日期:2023-12-19 来源:| 作者:| 阅读:0次 [字体: ] 背景色:        

争议焦点 1、抵押人提前代偿借款是否属于履行担保责任问题

2、抵押人代偿借款后,应向实际借款人还是名义借款人追偿

裁判要旨 1、二审判决以抵押人还款行为发生在借款到期前,且并非通过实现抵押权得到清偿为由,认定抵押人不能以物上保证人身份行使追偿权,对于担保责任履行方式理解不当,本院予以纠正。

2、抵押人代为偿还借款后,享有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因其系受实际借款人委托提供抵押担保,在其履行担保责任后,应依据其与实际借款人之间的委托关系向实际借款人追偿。名义借款人并未因其代偿行为受益,若承担还款责任,与公平原则和权利义务相一致要求不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书

(2023)最高法民申68号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刘云光。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唐福柱。

再审申请人刘云光因与被申请人唐福柱追偿权纠纷一案,不服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吉民终29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

刘云光申请再审称,(一)一审判决认定案涉最高额抵押合同只能约束刘云光与实际借款人,否定刘云光对唐福柱享有的追偿权,属于法律适用错误。案涉最高额抵押合同系刘云光与债权人吉林和龙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龙农商行)签订,刘云光与唐福柱是否就抵押担保一事达成合意,并不影响抵押权的设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或赔偿责任后,有权在其承担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本案一审、二审判决均认定了刘云光还款的基本事实,刘云光理当享有对债务人唐福柱的追偿权。(二)二审判决认定刘云光还款行为发生在借款到期前,抵押权人的债权并非通过实现抵押权得到清偿,刘云光不能以物上保证人身份行使追偿权,属于法律适用错误。刘云光作为抵押人,接到债权人到期贷款通知书后,为避免逾期还款损失以及抵押财产贬值,才以更加便捷、对各方都更为有利的方式进行偿还。刘云光还款行为完全是基于抵押合同,且未对借款人唐福柱和抵押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应认定已经依法向抵押权人履行了抵押人义务,并获得对借款人的追偿权。同时,该还款行为属于第三人代为履行,或唐福柱构成不当得利,刘云光亦有权追偿或要求唐福柱返还借款本息。刘云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第六项的规定申请再审。

唐福柱提交意见称,刘云光作为抵押人与债权人签订最高额抵押合同时,明知且认可唐福柱系受实际借款人委托签订借款合同的事实,合同相关权利义务应由委托人承受,刘云光偿还借款后应向实际借款人行使追偿权,且其不能以物上保证人身份行使追偿权,一审、二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驳回刘云光的再审申请。

本院认为,本案再审审查的主要问题是:(一)刘云光提前代偿借款是否属于履行担保责任;(二)刘云光是否有权向唐福柱追偿。

(一)关于刘云光提前代偿借款是否属于履行担保责任问题

本院认为,判断刘云光代偿债务行为是否属于履行担保责任,应当充分尊重各方真实意思,妥善平衡有效保护债权人、担保人、债务人利益。对于债权人而言,虽《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了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受偿的抵押权实现方式,但该方式并非唯一的、最优的债权实现方式。相较于折价或者拍卖、变卖抵押物,由抵押人直接代偿债务可以有效避免抵押物价值贬损,有利于债权人更为高效便捷实现债权,亦无损于债务人利益,当为法律所允许。虽抵押权行使时间一般为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但抵押人可以选择放弃期限利益提前履行担保责任,不应因提前履行而影响追偿权的行使。从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判断,在本案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债权人和龙农商行向刘云光发出到期贷款通知书,是期待刘云光以担保人的身份偿还借款,而刘云光亦是基于其与和龙农商行签订的最高额抵押合同而代为清偿借款。因此,刘云光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代为偿还借款应属履行担保责任行为,依法应享有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二审判决以刘云光还款行为发生在借款到期前,和龙农商行的债权并非通过实现抵押权得到清偿为由,认定刘云光不能以物上保证人身份行使追偿权,对于担保责任履行方式理解不当,本院予以纠正。

(二)关于刘云光是否有权向唐福柱追偿问题

依据一审、二审查明事实并经本院组织询问,结合案涉借款资金流向、刘云光认可真实性的2021年10月27日谈话录音记录内容、刘云光在原审中的相关陈述、唐福柱提交的徐忠伟向崔向莉催交贷款利息的聊天记录、2017年9月21日至2019年10月18日崔向莉向唐福柱账户多笔转账记录、2019年9月5日崔向莉向唐福柱账户转账用于偿还和龙农商行部分借款等证据,本院认为,在案证据足以证明刘云光在提供担保时知晓唐福柱系名义借款人,存在案外实际借款人,一审判决对此节事实认定并无不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条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本案中,刘云光代为偿还借款后,享有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因其知晓唐福柱系受实际借款人委托借款,依据上述法律规定,应向实际借款人追偿。同时,根据本案查明事实,刘云光系受实际借款人委托提供抵押担保,在其履行担保责任后,亦应依据其与实际借款人之间的委托关系向实际借款人追偿。又及,本案中唐福柱为名义借款人,并未因刘云光代偿行为受益,在刘云光对此明知的情况下,若由唐福柱承担还款责任,亦与公平原则和权利义务相一致要求不符。二审判决虽论理有所不当,但判决结果正确,对于刘云光的再审申请,本院不予支持。

综上,刘云光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第六项规定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刘云光的再审申请。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652571727。


 
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