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师事务所 旗下 飞跃 网站 
飞跃-北京债务纠纷律师网
 

谈案说法

长期不接催收的电话,会被判定为故意逃避债务吗

日期:2025-04-06 来源:| 作者:| 阅读:0次 [字体: ] 背景色:        

长期不接催收的电话,会被判定为故意逃避债务吗?会产生什么影响?

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处理。

首先,要明确一点,不接催收电话本身并不等同于逃债。逃债通常是指有意识地转移财产、隐匿行踪等拒绝履行还款义务的违法行为。而单纯不接催收电话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工作时段不便接听、通讯信号故障等。

但根据《民法典》第675条规定,若借贷双方未约定还款期限,经债权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可能构成违约。如果借款人长期失联且未主动协商,可能被认定为消极对待债务。

不接电话,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催收手段合规升级

当金融机构多次联系不上借款人时,可能依据《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将联系频率调整为每日不超过3次,并可能通过合法登记的地址向紧急联系人发送书面告知函。需注意,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3条,催收方联系第三方前必须取得借款人明确授权。

法律诉讼风险实质化

若逾期超过3个月且金额达到5000元以上(部分地区司法实践标准),金融机构可能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19条向法院提起诉讼。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借款人失联状态可作为认定恶意逃废债的重要参考,败诉方将承担诉讼费、保全费等额外支出。

征信影响周期延长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逾期记录自结清之日起保留5年。但若存在失联情况,金融机构可能在报送征信时添加"疑似恶意拖欠"特别标注,导致信用修复难度加大。部分金融机构内部黑名单的排除期可能长达7年。

如何正确应对催收电话?

建议在工作日9:00-18:00主动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热线(需通过官网核实的号码),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可协商最长5年60期的个性化分期方案。通话时需明确表达:"我正在录音,请说明您的工号及所属机构,本次通话仅讨论债务清偿方案。"

应对建议补充

每周至少保持1次有效通话记录(时长>30秒)

对非持牌机构的第三方催收,可要求出示《委托授权书》原件

书面沟通建议使用中国邮政EMS,保留寄送凭证和签收回执

法律后果补充说明

若进入执行阶段,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3条,除交通限制外,还将禁止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2023年新增条款明确,虚拟财产(支付宝余额、微信零钱等)也将纳入可执行财产范围。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以实际政策为准)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652571727。


 
13691255677